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一期工作通过专家验收


发布时间:2025-11-06 来源:玉树文旅 阅览21次

11月4日下午,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组织召开《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第一期)工作验收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拉毛措带队验收,七名《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及局非遗科、项目科等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与评审。该项目由州《格萨尔》项目办公室具体实施,最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项目总顾问、国家级格萨尔吟诵艺术家昂文格来及录音总监等核心成员一同出席验收会。


《格萨尔》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活态传承高度依赖吟诵艺人的口传心授。为抢抓高龄艺人健在的“黄金抢救期”,系统性填补全国范围内《格萨尔》吟诵艺术标准化录制及政府主导型数据库建设的空白,玉树州启动《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第一期工作以“抢救性记录”为核心任务,从项目背景意义梳理、执行流程细化、成果价值挖掘三个维度扎实推进,为整个三年计划筑牢基础。

为保障项目专业性与内容真实性,本次项目特邀国家级格萨尔吟诵艺术家昂文格来全程把控核心质量,并聘请降边嘉措、诺布旺丹等国内《格萨尔》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参与指导,构建起高水平的学术支撑体系。

在艺人遴选方面,项目团队实现专业性与多样性的双重覆盖:参与此次吟诵抢救记录的122名艺人中,既包含覆盖玉树州1市5县的20名本地传承者,也涵盖安多、卫藏、康巴三大方言区的102名代表性艺人(其中安多方言区12名、卫藏方言区7名、康巴方言区87名),年龄跨度从6岁至86岁,完整呈现了《格萨尔》吟诵艺术的代际传承脉络。

截至验收节点,一期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完成《格萨尔》23部史诗部本的录制工作,其中核心部本11部、特色部本12部,累计音频时长超300小时。通过紧急抢救性录制,成功保留了5名高龄艺人的独特唱腔技艺,避免了珍贵艺术遗存的流失,形成首批“音频+文本”双轨制标准化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联动三大方言区艺人开展系统性录制,全面收集不同风格的吟诵演绎版本,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玉树州在《格萨尔》传承中的核心地位,更形成国内首个跨方言区《格萨尔》数据库核心素材—涵盖24部史诗部本、310余万字文本资料及1020余个经典唱段,为《格萨尔》史诗的保护传承、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具实证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制丨 尼玛松保

     核 |  刘彦旻

     审丨 赛尼更尕才仁

     辑丨 白玛央措

     源| 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

声明:转载链接内容须备注@玉树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