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与发展主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7-27 来源:玉树文旅 阅览61次

2025年7月24日,由玉树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的“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建设实践与发展主题培训”在玉树成功举办。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玉树州非遗保护与生态保护区建设水平,推动藏族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昂文才仁主持培训,全州文体旅游广电系统干部职工、非遗传承人代表、非遗工坊负责人等参加学习。  

一、专家云集,高位指导

培训特邀国内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授课:  

1. 马盛德(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以《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为题,系统梳理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历程与成就,结合玉树实际提出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路径。  

2. 林继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围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释了文化保护与民族团结的深层联系,强调玉树应立足多元文化交融特色,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  

3. 唐仲山(青海民族大学教授、青海省非遗研究基地主任)聚焦《如何提高非遗申报材料撰写质量》,通过案例分析为非遗项目申报提供精准指导,助力玉树非遗品牌化发展。  

此外,郭瑞萍(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调研,未来将深度指导玉树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转化。省文旅厅非遗处李迎忠副处长一行也莅临培训现场,体现了省州两级对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学思践悟,凝聚共识

拉毛措副局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培训是“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结合的知识盛宴”,为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了三大行动方向:  

1. 深化学习转化:要求全体学员消化吸收专家观点,将理论融入保护区规划、非遗活化等具体工作。  

2. 推动创新传承:鼓励非遗传承人坚守技艺本源,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产业”新模式,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3. 强化协同联动:倡议非遗工坊、文旅部门与保护区管理中心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锚定目标,续力前行  

本次培训是玉树州推进国家级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标志性活动,为下一步工作明确了路径:  

以非遗保护为抓手,守护三江源头文化根脉;  

以生态旅游为纽带,促进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  

以共同体意识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玉树州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汇聚专家智慧与群众力量,奋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和藏族文化保护传承示范高地,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贡献玉树方案。  

 

     制丨 尼玛松保

     核 |  刘彦旻

     审丨 赛尼更尕才仁

     辑丨 白玛央措

     源| 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

声明:转载链接内容须备注@玉树文旅

 

分享到: